乳腺癌,这一被喻为女性“头号杀手”的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水平,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已成为乳腺癌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科普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国家癌症中心联合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乐活者联盟以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共同组织承办“健康中国,爱汝有责”等乳腺癌科普大赛,旨在通过科学知识体系输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乳腺癌早期预防和高危筛查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同时还将组织专家,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撰写和出版相关的科普书籍。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此次活动科普书籍的副主编——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请他深入探讨乳腺癌科普教育的意义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和公众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乳腺癌,这一被喻为女性“头号杀手”的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水平,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已成为乳腺癌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科普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此,国家癌症中心联合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乐活者联盟以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共同组织承办“健康中国,爱汝有责”等乳腺癌科普大赛,旨在通过科学知识体系输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乳腺癌早期预防和高危筛查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同时还将组织专家,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撰写和出版相关的科普书籍。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此次活动科普书籍的副主编——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请他深入探讨乳腺癌科普教育的意义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和公众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
01
《肿瘤瞭望》:您如何看待科普教育对乳腺癌诊疗实施的意义?您在临床实践中,主要遇到哪些乳腺癌相关的患者教育问题?
曾晓华教授:乳腺癌作为女性的头号杀手,其“防筛诊治康”的工作至关重要。国家政府、相关协会、国家卫健委以及医务工作者和媒体都为此付出了大量努力,旨在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科普教育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提高老百姓对乳腺癌的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这对于早诊早治、预防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配合,还有康复活动都至关重要。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与乳腺癌相关的患者教育问题。首先,部分患者(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或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患者)对乳腺癌的认知不足,这导致他们在配合医疗工作时显得费力。其次,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她们往往忽视自身的风险,缺乏足够的预防意识。尽管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中,BRCA基因突变者仅占5%~10%,但母亲为乳腺癌患者的人群,其患乳腺癌的几率会高出2~3倍。曾经患有原位癌或者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可能会增加;30岁之前做过胸部放疗的患者也属于高危人群,这些人群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和教育。
此外,一般人群在筛查的力度、时间和频率上也存在差异,都需要我们通过科普教育来普及。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将这些简单的科普知识传递给公众,以提高他们的认知,加强科普力度和彼此间的沟通。
02
《肿瘤瞭望》:为了进一步提升大众及患者对乳腺癌的认知水平,您和马飞教授等国内乳腺癌知名专家将撰写出版相关的科普书籍。能否介绍一下您主要负责的篇章及该部分内容的重要意义?
曾晓华教授:为了提升大众及患者对乳腺癌的科普认知水平,国家癌症中心联合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乐活者联盟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在马飞教授的带领下,组织承办“健康中国,爱汝有责”等乳腺癌健康科普大赛活动,同时还将组织专家,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撰写和出版相关的科普书籍。
我作为书籍的副主编,主要负责编写关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指导、康复、饮食运动、血脂骨健康、心血管健康保护、上肢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知道,治疗只是乳腺癌管理的一部分,而患者的配合、康复以及提高认知同样重要。通过这些内容的编写,我们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心理指导方面,我们会引入国际心理康复师的经验,为患者提供术后化疗及恢复期的心理支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我们会结合营养学的知识,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我们还会关注药物的毒性反应管理、上肢功能的锻炼以及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旨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坚持治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间能够提高自信心,让他不仅要活得久,还活得更精彩。
03
《肿瘤瞭望》:您对这一乳腺癌科普教育书籍的编写发布有怎样的期待?该书籍将在乳腺癌临床诊疗以及践行“健康中国”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
曾晓华教授:对于这一乳腺癌科普教育书籍的编写发布,我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籍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播,更是对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庭深切的关怀与支持。我期待这本书籍能够成为乳腺癌科普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之作,深入浅出地解析乳腺癌的相关知识,以一种温暖而鼓舞人心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位读者希望与力量。
在临床诊疗方面,这本书籍将作为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帮助医生更有效地传达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同时增强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它也将成为医护人员开展患者教育的重要工具,提升诊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在践行“健康中国”方面,这本书籍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普及乳腺癌的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促进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它也将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引导人们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预防疾病,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我相信这本书籍的发布将为广大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也为乳腺癌科普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曾晓华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乳腺癌单病种分级诊疗专病联盟专家组成员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乳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诊疗专家组组长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MDT多学科联合诊治组首席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四批重庆市肿瘤外科学术技术带头人
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第四批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19-2023年度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重庆医学杂志》、《实用癌症杂志》、《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编委会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