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领域预后较好的亚型。在一线抗HER2治疗进展之后,T-DM1(赫赛莱?恩美曲妥珠单抗)在EMILIA研究中续写传奇,建立了二线治疗的标准。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领域预后较好的亚型。在一线抗HER2治疗进展之后,T-DM1(赫赛莱®恩美曲妥珠单抗)在EMILIA研究中续写传奇,建立了二线治疗的标准。近日,T-DM1在我国纳入医保,成为了乳腺领域首个且唯一进入医保的抗HER2 ADC药物,从机制到临床引领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变革,我国的抗HER2治疗真正意义上迈入ADC时代。“肿瘤瞭望”特邀EMILIA研究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佟仲生教授畅谈T-DM1进入医保后为乳腺癌治疗带来的变革。
肿瘤瞭望:佟教授您好,乳腺癌抗HER2治疗进入ADC时代,请您谈谈代表性药物T-DM1的作用机制。
佟仲生教授:T-DM1是乳腺癌领域第一个ADC药物,也是我国家第一个且唯一一个纳入医保的ADC药物。T-DM1在国内上市时间已有一段时间,作为乳腺癌领域的代表性ADC药物,临床医生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也日渐深刻。T-DM1特别有意思,由三部分构成——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和细胞毒药物美登素衍生物(DM1),通过连接子共价结合,形成了兼具细胞毒和靶向双重特点的药物。曲妥珠单抗可以使之精准的与肿瘤细胞结合,全方位阻断HER2信号转导,同时诱导胞外ADCC免疫攻击效应,解决抗HER2治疗的耐药问题。硫醚键连接子的共价结合使得T-DM1的结构更趋稳定,脱靶风险更低。细胞毒部分DM1是一种非常强效的抗微管药物,前期研究发现DM1的毒性较强,通过ADC药物的模式可以减轻DM1的毒性;另外DM1的效价比紫杉类更高,因此T-DM1与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无明显的交叉耐药。
所以,我想T-DM1从它的设计到成型、从机制到临床作用,均与以往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毒药物截然不同,但又包容兼具。我相信,ADC在国内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肿瘤瞭望:您曾参与了EMILIA研究,见证了T-DM1从临床研究到上市的发展,请您介绍一下T-DM1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表现。
佟仲生教授:众所周知,T-DM1在国外上市较久,也已成为NCCN指南、ABC指南等明确推荐的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可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取得很好的结果,有效延长患者生存。
EMILIA研究使用T-DM1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进行头对头比较,结果显示T-DM1组mPFS达到了9.6个月,比对照组延长了大概3.2个月,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mOS也得到了显著延长,T-DM1组达到了30.9个月,较对照组延长了5.8个月,P=0.0006。该研究对稳定脑转移患者进行了亚组分析,显示T-DM1较TKI可延长患者mOS超过1倍,达到26.8个月。EMILIA研究的mPFS和mOS都达到了很好的预期,对脑转移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意味着从此T-DM1完全可以替代小分子TKI作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并获得了国内指南优选推荐。
我们有幸参与了EMILIA研究,在参加研究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T-DM1的有效性。当时有些存在胸壁转移、肺转移等内脏转移的患者,在T-DM1治疗4个周期后,通过PET-CT检测发现可达到肿瘤完全缓解,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所以,我们觉得T-DM1真的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我也相信随着T-DM1进到医保,大家对它的治疗地位认可度将进一步提高。
肿瘤瞭望:T-DM1已成为了我国乳腺领域唯一一个纳入医保的ADC药物,它将对我国晚期乳腺癌治疗格局带来哪些变革。
佟仲生教授:我们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领域当中可用的武器较多,有大分子单抗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有ADC药物如T-DM1、T-DXd;有小分子TKI如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奈拉替尼等,可以为这些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机会。从循证医学角度来讲,EMILIA研究中,对于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全人群或脑转移患者,T-DM1均取得了近期与远期的生存获益。因此,国内外指南都将T-DM1作为二线治疗的优选方案。过去由于价格原因,T-DM1临床应用存在一定限制,而在我国指南的制定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药物的可及性,曾一度将T-DM1作为1B类推荐。随着本次T-DM1进入医保,它的可及性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支付压力相应降低,从而真正惠及广大的老百姓。所以,我相信未来的指南或共识的更新过程当中,T-DM1的推荐级别也将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国新的标准治疗方案。我也相信,在很快的时间内,以T-DM1为代表的ADC药物将在临床实践得到广泛普及,晚期HER2阳性乳腺二线治疗的ADC时代将真正来临。
肿瘤瞭望:近期国家医保局反复强调“国谈药物不占药占比,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考核机制”,请问您对此作何评述?
佟仲生教授:“药占比”是管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也是医院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谈药物不占药占比”是一件好事,有些省市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有针对性的对HER2阳性患者使用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单独构建蓄水池,制定标准靶点、标准治疗和标准药物,并予以分类管理、相应考核,以解决药占比的问题。有些省市走得比较快,天津市在这方面还需加强。“国谈药物不占药占比”的政策实施,是国家医保从“保基本”走向“促创新”的重要一步,伴随着医保局对此类国谈药物的政策调整,将为更好的应用新药物带来希望。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有明确的指南、共识规定药物的应用模式与范围,对临床药物选择具有约束力。我们不能因为新政策的实施而盲目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更应该遵循指南、共识的指导意见,比如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而言,应做好把控,针对性的选择使得病人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的药物。我想,未来创新药的使用,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为社会带来更多贡献。
“国谈药物不占药占比”的实施将起到模范引领的作用,促进更多药企积极参与国谈,让更多好药、新药能够主动通过降价的方式进入到医保,从而惠及更多患者。我也相信,我们的政策将会在医生诊治、患者诉求的权衡间找到契合点,为中国的医疗环境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佟仲生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科主任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乳腺癌组副组长
中国老年协会老年肿瘤委员会乳腺癌专业组副主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
天津市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恶性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天津医科大学校友会理事
担任《中国肿瘤临床》执行编委
担任《天津医药》、《中华乳腺病杂志》、《中国综合临床》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