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2024丨秦文星教授:乳腺癌精准治疗不断进展,新时代科普策略亦在同步创新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10/10 13:49:59  浏览量:164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秦文星教授分享T-DXd对于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价值、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肿瘤科普,及科研与临床等精彩内容。

编者按:乳腺癌分子分型是治疗的基石,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以及选择最适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不断取得突破,T-DXd等药物也为脑转移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在近期举行的CSCO年会上,《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秦文星教授分享T-DXd对于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价值、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肿瘤科普,及科研与临床等精彩内容。

01
《肿瘤瞭望》:精准治疗时代的ADC药物改善了乳腺癌患者预后,DB-12等研究为脑转移患者带来了全新选择。临床实践过程中,应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秦文星教授:DB-12研究无疑为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带来了全新选择。对于脑转移患者,既往我们可能会采用小分子TKI、放疗以及手术等传统治疗手段;然而DB-12研究的结果表明,T-DXd系统治疗在脑转移患者中展现出了显著疗效,开启了新的治疗模式。未来,无论是HER2阳性患者还是HER2低表达患者,均可选择T-DXd进行治疗;而对于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TKI、放疗和手术等传统治疗手段如何进行排兵布阵,以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不良反应方面,DB-12研究并未观察到新的不良反应发生,这意味着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手中,T-DXd的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相对安全的治疗体验。总之,DB-12研究为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们期待着这一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我们相信在未来,脑转移患者将能够活得更长、更久且更安全。
 
02
《肿瘤瞭望》: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您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哪些进展,从而可以优化或预测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

秦文星教授: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一种特殊的分子分型,因其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而备受关注。在临床实践中,TNBC常被视为“垃圾桶”。也有多位学者对TNBC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其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提出的复旦分型为TNBC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复旦分型以分子亚型和基因组标志物将晚期TNBC患者分为不同亚型,通过精准治疗方案可使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1.3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56%。
 
“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团队则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探讨了TNBC的分型及预后。具体来说,我们根据肠道菌群的特征对TNBC患者进行了新的分型,并发现这种新的分型方法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并可能影响治疗策略的选择。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发表当年影响因子37.3)。我相信,随着对肠道菌群与TNBC关系的深入研究,我们将能够为TNBC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她们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03
《肿瘤瞭望》:您在大会上针对多渠道科普传播进行了精彩分享。结合您的临床经验,请分享下应如何更好地进行肿瘤科普,从而改善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秦文星教授:在既往的临床实践中,患者一旦被诊断为癌症,往往会陷入极度的惶恐和不安之中。由于缺乏可靠的知识来源,许多患者只能通过网络、网页等渠道自行查找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往往难以保证,甚至可能给患者带来误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例如,我作为主编出版的《抗癌必修课乳腺癌》一书,目前已经更新至第三版,并且在亚马逊、当当等平台上取得了较好的销量。这本书不仅荣获了“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还在2023年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确实为广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实用的帮助。
 
《抗癌必修课乳腺癌》一书从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到晚期治疗,全面涵盖了乳腺癌的各个阶段。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预防乳腺癌、如何进行治疗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等内容,如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和HER2阳性患者的饮食禁忌和靶向治疗期间的饮食建议等方面。这些接地气的科普知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掌握治疗方法,从而增强她们面对疾病的信心。
 
除了传统媒体外,我们也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到正规的科普知识。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拓宽了科普宣传的渠道,也使得科普知识更加深入人心。总之,帮助患者了解科普知识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04
《肿瘤瞭望》:作为乳腺癌领域专家,您也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您认为临床医生应如何做好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平衡艺术?

秦文星教授:我认为科学研究与临床诊疗在本质上是同一件事。正如有人所言,科学是一门艺术,而临床工作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将这两者视为艺术时,我们便能更好地融合它们,实现科研与临床的协同发展。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借助科学研究的手段,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寻找答案。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应进行临床转化,回归并服务于临床实践,从而实现闭环。这个闭环不仅促进了医学知识的进步和更新,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不断的科研创新和临床实践,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医疗水平,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秦文星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复旦肿瘤厦门医院肿瘤内科执行主任
肿瘤学博士、临床药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专委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青年学组委员
上海青年拔尖人才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靶分子专委会委员兼青委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专委会青委副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临床药物研究专委会常委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