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18日,第13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重点讨论了结直肠癌的诊疗规范、结直肠癌微创外科进展、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和靶向治疗进展等热点话题。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
2017年6月16日~18日,第13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重点讨论了结直肠癌的诊疗规范、结直肠癌微创外科进展、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和靶向治疗进展等热点话题。临界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新概念的提出,为会场增添了不少色彩。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的概念虽已广为人知,但其进展情况也颇受关注。《肿瘤瞭望》在大会之际,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许剑民教授介绍大会的盛况。
《肿瘤瞭望》:作为大会执行主席,您能跟我们介绍下今年大会的主题与亮点吗?
许剑民教授:今年大会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亮点:一、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亮点颇多。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全身管理、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亮点,以及不具手术适应症肝转移患者转化为具手术适应症肝转移患者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新的分子靶向也是一重要亮点。二、微创仍是大会的关注热点。结直肠癌肝转移微创领域由2D腹腔镜→3D腹腔镜→机器人手术正不断发展中,针对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机器人同时切除肝肠病灶也是近期关注焦点。三、3个月化疗VS 6个月化疗相关研究另人翘首以待。四、KRAS野生型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经转化治疗应用西妥昔单抗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五、微创手术、多学科讨论和分子靶向等方面也值得关注。
《肿瘤瞭望》:目前,大肠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是本次大会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请问本次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有哪些创新性的研究和观点发布呢?
许剑民教授:微创论坛主要集中于讨论3D腹腔镜和机器人与平面腹腔镜的区别。总体来说,3D腹腔镜尤其是机器人在狭小的空间进行复杂手术、消化道重建以及广泛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比2D腹腔镜效果好,有待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肿瘤瞭望》:术前的精准诊断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至关重要。请问临界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是什么?这类患者临床一般如何处理?
许剑民教授:目前,国内外均无临界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定义。根据ESMO分组,分为组1、组2和组3。组1肿瘤潜在可切除,通过化疗转化可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组2肿瘤不可以转化,肿瘤发展较为迅速,需要进行强烈的治疗。组3为肿瘤晚期不可切除,但肿瘤发展较缓慢,不需要强烈进行治疗。其中,组2和组3中,部分患者可以进行转化治疗并达到良好治疗效果,该部分患者从病理组织上看根据ESMO只能归类到组2或组3,患者失去了转化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机会,患者生存也不能够得到大幅度改善。可以把组2和组3中可以进行转化治疗、预估生存期达半年以上且能够耐受强烈治疗的患者归类为临界可切除患者,在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化疗,或根据基因检测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靶向治疗方案,每2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假设半年后转化不成功,则进入后续维持治疗。
《肿瘤瞭望》: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血管变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请问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的优势有哪些?目前在我国应用现状如何?
许剑民教授: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概念由来已久,CME手术要求对系膜进行完整切除,包括进行淋巴结清扫,CME手术与日本D3根治术相类似,相比之下D3根治术范围更为彻底。通过腹腔镜手术可以更清楚的观察到结肠各系膜之间的层次,包括腹横筋膜、肾脏表面筋膜等多层筋膜,沿着筋膜进行清扫可以清扫更彻底。3D腹腔镜问世后,可以沿着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进行较好的淋巴结清扫,沿着系膜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剥离效果,手术更彻底,患者恢复相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