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9日~12日在新加坡会展中心召开,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深入一线,直击国际前沿进展,见证中国抗肿瘤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开拓前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夏旸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作重要报告。在《肿瘤瞭望》的现场访谈中,夏旸教授分享了对肺癌诊疗领域热点话题的见解和思考。本期整理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9日~12日在新加坡会展中心召开,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深入一线,直击国际前沿进展,见证中国抗肿瘤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开拓前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夏旸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作重要报告。在《肿瘤瞭望》的现场访谈中,夏旸教授分享了对肺癌诊疗领域热点话题的见解和思考。本期整理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肿瘤瞭望
由于疫情影响,时隔几年后,国内专家第一次在WCLC会场上与国际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请您谈一谈此次参会的感受。
夏旸教授:很高兴今年能来现场参加会议。在疫情之后,再次走出国门到全球重要的会议上跟国际同道们进行学术交流。今年的WCLC跟往年有所不同,围手术期治疗可能是今年整个WCLC最热门的话题。除此之外,在肺癌的筛查和晚期肺癌的免疫治疗等都取得了许多突破和进展。
肿瘤瞭望
您在本次会议上进行口头汇报,并展示了几项壁报。能否分享您在WCLC会议上汇报的研究内容,以及您对此次WCLC发布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夏旸教授:在今年WCLC上,我们看到了一些关于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既有我们的研究,也有其他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上,除传统的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斯鲁利单抗和阿得贝利单抗等之外,还有由程颖教授牵头的两个关于ES-SCLC一线治疗的研究,从程颖教授公布的数据显示,接受PD-L1抑制剂+安罗替尼+化疗的四药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的中位OS达到19.3个月,在数值上超过了现有其他已公开的大型临床研究的中位OS,非常令人鼓舞。当然,由于不是头对头比较研究,不能说此四药联合方案优于现有方案,但是这是一个让我们觉得非常有前景的方案。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在OS上也取得了阳性结果,3年OS率为25%,让人印象非常深刻。SCLC的后线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例如ADC药物,靶向B7-H3的ADC药物后线治疗ES-SCLC的客观缓解率超过50%,非常有前景,但是是一个小样本研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确认。非常有新意、非常创新的、突破传统的新药物DLL3/CD3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难治性SCLC也看到了新的希望、新的可能,让一线大夫感到非常鼓舞。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自己的研究。虽然,很多免疫联合化疗的SCLC一线治疗方案为患者取得了生存获益,但是总体来说生存获益比较有限,中位OS获益2~5个月。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很多一线ES-SCLC患者的治疗是在陪跑,因为他不一定真的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我们的研究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整合了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来构建一个数据模型。此多中心的数据模型能够非常明确地把那些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筛选出来。在回顾分析的一个接受单纯化疗的队列中,我们发现被筛选出来那些可能不会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的OS和PFS曲线都跟单纯化疗的患者的OS和PFS曲线完全重合。这提示我们,此模型可以非常准确地识别出那些能从免疫联合化疗中获益的患者,从而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策略。无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还是从患者的安全性、疗效等角度,此模型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都非常有前景。
在今年WCLC上,一些我们期待已久的研究公布了结果,比如FLAURA2研究(编者注:FLAURA2研究旨在评估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对比奥希替尼单药在EGFR敏感突变(Ex19del/L858R)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相比单药组中位PFS延长了8.8个月[25.5 vs. 16.7个月]),解开了三代EGFR-TKI联合化疗能为患者够带来多少PFS和OS获益的谜底,这将是未来几个星期全球同道热议的话题。吴一龙院长在Pasi A. J?nne教授公布数据之后也给了评述,我想大家一定能够从中感受到临床研究设计的精妙和临床诊疗中实际应用的方向。我觉得今年WCLC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仅有很多新的临床研究,还有很多基础研究,给了很多年轻的学者一个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同时,在人文上,包括护理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专场,也有展示。在肺癌诊疗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和医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到底该如何优化肺癌诊疗整体策略,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研究简介
P2.13-08 Integrated Clinical and Radiomics Approach to Assess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Combined Chemoimmunotherapy in Extensive-Stage SCLC
综合临床和放射组学方法评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广泛期SCLC中的治疗效果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转移早、预后差的疾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虽然改善了广泛期SCLC(ES-SCLC)的预后,但其生存获益相当有限。现在迫切需要筛选出获益的人群。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在中国5个医疗中心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或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标准化疗的ES-SCLC患者。我们建立了一个训练队列和两个独立的外部验证队列。放射组学评分使用机器学习(ML)从治疗前肺部CT上描绘的ROIs中提取的放射组学特征构建。采用COX回归法筛选与疗效相关的临床特征。采用Log-rank检验、随时间变化的ROC及C-index评价疗效。
▍结果
共纳入341例患者(平均年龄6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2.1个月,中位PFS为7.1个月(95%CI:6.6~7.7),中位OS未达到。首先,我们建立了一个单一的放射组学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区分不同(高/低)疾病进展风险的患者(训练队列:6.0 vs. 7.4月;外部验证队列1:4.5 vs. 12.0月;外部验证队列2:7.2 vs. 14.3月)。然而,该模型的稳定性并不令人满意。接下来,发现T期、N期、M期、ECOG和LIPI指数与PFS密切相关,因此将其纳入联合模型。结合临床和放射组学特征,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果。在训练队列、验证队列1和验证队列2中,低危组的mPFS显著高于高危组(5.6 vs. 8.8月,P<0.01)、(4.5 vs. 12.8月,P<0.01)、(4.6 vs. 9.5月,P<0.01)。外部验证队列1和外部验证队列2的6个月AUC和C-index最高,分别为0.81和0.73。最重要的是,联合预测模型对患者生存结果的预测能力也非常强。低/高风险组总生存率的风险比在所有患者中为0.31(95%CI:0.18~0.52),在训练队列中为0.35 (95%CI:0.19~0.65),在验证队列中为0.21(95%CI:0.08~0.56)。与高危组相比,低危组的mOS也明显更长(所有患者为14.5月 vs. NR;训练组为14.8月 vs. NR;验证组为10.8月 vs. NR)。
▍结论
综合临床和放射组学方法有助于评估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ES-SCLC的治疗效果,为决策管理提供了一种方便和低成本的预后模型。